2022年11月19日星期六
胡洁梅 报道
《华汇》以华人新移民为主要对象,助他们了解本地风土民情与历史文化,创刊时是本地唯一展示新移民文化的免费杂志,现已走过10个年头。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出版的《华汇》推出电子版,可让更多读者认识新加坡的风土民情,并增进新移民与本地社群之间的交流。
2012年9月推出的季刊《华汇》以华人新移民为主要对象,旨在帮助他们融入新加坡的生活,创刊时是本地唯一展示新移民文化的免费杂志。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星期五(11月18日)出席《华汇》创刊10周年庆典,为电子版主持上线仪式。她致辞时说,《华汇》是一份高质量的刊物,通过生活化的内容和人物专访,呈现新移民的心路历程。
新加坡怀抱多元种族、文化和宗教,这样的环境也给新移民的融入带来一定的挑战。刘燕玲说:“很多新加坡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例如说话时掺杂英语、方言、马来语等,对刚来的新移民来说相当难懂,可能会造成一些生活上的困扰,甚至误会。因此,希望大家彼此能更有同理心,主动了解新移民融入的挑战。《华汇》就是一个促进新旧移民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
她受访时也说,除了明智合理的移民政策,我国也须鼓励本地人与新移民参与更多活动,同时大力认可社团组织为新移民融入所付出的努力。
华社组织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搭建新移民和国人交流的桥梁,在帮助新移民融入的同时,维护“新加坡华人”的独特文化。
“新移民的到来,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动力和创造力。他们在融入我国社会时,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这能帮助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文化接轨。《华汇》曾受访人物 获颁“华汇之星”证书
宗乡总会今年特别颁发“华汇之星”证书给过去接受《华汇》采访的人物,感谢他们的支持。会长蔡其生说,《华汇》在这10年来访问了百多位各行各业的新移民。“希望这些'华汇之星'能发挥作用,协助更多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为国民融合尽一分力。作为国民融合理事会的伙伴之一,宗乡总会致力于推动社区融合,加强社会凝聚力。”宗乡总会理事、《华汇》编委会主任周兆呈博士受访时说,新加坡华族文化有丰富的历史和在地演变,新移民社群的增加,也丰富了本地华人社会生态的组成。《华汇》在印刷版以外推出电子版,可以扩大读者群,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认识本地的社会生态。
《华汇》通过各类内容如法律课题、会馆信息、文化拼盘等,帮助新移民了解本地的风土民情、认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昨晚获颁“华汇之星”的包括前乒乓国手王越古、前新闻主播王嬿青、龙舟国手萨瓦蒂(Gauri Savadi)等。后来创办餐馆嬿青私房菜的王嬿青说,杂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人们认识新移民经历的生活。能够参与《华汇》10周年庆,她觉得很有意义。
庆典上举办了座谈会,新加坡华乐团琵琶首席俞嘉、风和投资合伙人李晓波,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馆长游俊豪博士受邀分享他们移民新加坡的历程。座谈会主席是周兆呈博士。
《华汇》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基金、文化捐献配对基金,以及国民融合理事会的支持。新报业媒体属下子公司焦点出版社参与编采工作。
The book showcases how the participants challenged their limits and conquered the World Marathon Challenge and North Pole Marathon to inspire people to challenge their own limits and pursue their dreams boldly.
The book tells the stories behind the event which saw the largest number of people in history running 1045km round Taiwan in 19 days.